海外医疗 靶向主要对肿瘤信号通路抑制
发布日期:2018-02-07Kcmo等人报告的一项随机研究,评价了TILs过继性免疫治疗,对进展期胃癌预后的意义。研究发现,TILs过继性回输联合低剂量DDP/5-FU化疗,能有效延长IV期胃癌患者的生存期。一项II期临床研究中,35例转移性或局部复发的EB病毒阳性鼻咽癌患者,接受4周期吉西他滨加卡铂化疗,序贯6次EB病毒特异性CTL治疗。海外医疗结果显示,中位随访29.9个月,反应率为71.4%,2-和3-年OS率分别达62.9%和37.1%。
此结果明显优于此前进行,采用PGC-5-FU或PGC方案的临床试验的结果。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化疗能提高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通过与过继性免疫治疗联合,能有效提高肿瘤治疗的疗效。相信联合治疗,在未来能使更多的进展期肿瘤患者,获得长期的临床效果。海外医疗为了寻找更有效的联合治疗策略,我们需要克服一些关键问题。
识别并鉴定出表达于原发肿瘤细胞,并参与肿瘤增殖过程的适于海外医疗的肿瘤抗原。运用恰当的分子耙向药物,诱导免疫原性的细胞死亡。应用佐剂、细胞因子或抗体激动剂,来增强DC的功能并活化肿瘤特异性T淋巴细胞。需要通过一些包括抗体和分子靶向药物,在内的免疫调节剂来打破机体的免疫抑制状态。
海外医疗服务机构爱诺美康介绍到,靶向治疗主要基于对肿瘤细胞生长,和存活相关的信号通路或突变蛋白的抑制。这类治疗通常采用单克隆抗体,或小分子抑制剂来阻断生长因子受体、抑制血管生成或诱导凋亡。近,FDA批准了多个单克隆抗体用于多种类型肿瘤的治疗,如西妥昔单抗、曲妥珠单抗和贝伐珠单抗等。除了单克隆抗体,临床上还广泛使用一些小分子抑制剂。其中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伊马替尼,是临床上多靶点抑制剂的典型代表,其具有免疫调节作用,能使76%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获得完全缓解。
随后,对促进肿瘤增殖相关信号通路的深入探索,发现了其他一些癌蛋白,如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EGFR)、BRAF、HER2及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海外医疗由于分子靶向药物可在不影响免疫效应细胞的同时,增强肿瘤抗原的提呈进而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因此将免疫治疗与分子靶向治疗联合具有协同效应。
此外,海外医疗的一些靶向药物可作为免疫增敏剂,通过多种机制调节免疫反应,并提高免疫细胞的抗肿瘤活性。例如,T细胞的活化,首先需要克服一系列负性调节信号。其中,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和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是T细胞表面两个主要的负性调节共刺激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