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看病 神经管细胞瘤会导致基因突变
发布日期:2018-01-04治疗青少年毛细胞性星形细胞瘤,组织学上无浸润性或进展性,可通过手术切除治愈。次全切除术后可进行随访观察,极少数病例需要立即进行局部放疗。不可切除的肿瘤(如视神经胶质瘤)可予以随访观察或予以放射治疗(5400cGy,局部病灶),年龄很小的出国看病患者,若因症状需立即治疗时,可予以化疗。亚硝脲、丙卡巴肼、环磷酰胺、长春新碱、钻类和依托泊苷有效。
生存取决于肿瘤位置和切除程度,10年和20年的总生存率分别是80%和70%。室管膜瘤起源于室管膜细胞,病灶多局限于脑室系统和椎管,多位于第四脑室及马尾区。多见于儿童,成人亦可发病。组织学上多为良性病变,但某些类型如间变性室管膜瘤、室管膜母细胞瘤和黏液乳头状室管膜瘤,可经脑脊液播散。
出国看病服务机构爱诺美康介绍到,对于尾丝黏液乳头状室管膜瘤,可通过完全切除术治愈。但其发生位置特殊,多无法完全切除,因此术后多必须进行放射治疗,局部放射野照射剂量为5400cGy。室管膜瘤化疗疗效不佳,但如采用化疗,钼类化疗药效果好,替莫唑胺和贝伐珠单抗亦有一定效果。脑干胶质瘤为起源于脑干(多为脑桥)的星形细胞瘤,儿童较成人多见。可为任何分级的星形细胞瘤,其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肿瘤位置,因此与其他星形细胞属不同类别。
出国看病患者多表现为多发脑神经麻痹,和共济失调。因肿瘤位置而无法进行手术切除,常通过典型的影像学特征及临床表现加以确诊。MRI显示存在外生性肿物时方施行活检。治疗可给予局部放疗6000cGy。化疗大多无效。播散性脑桥胶质瘤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年。局部、孤立的肿瘤,尤其中脑或髓质部位的肿瘤患者,生存期可达数年。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与胶质瘤相比,PCNSLs更易引起认知和行为异常,不易引发癫痫发作;这些临床特点表明PCNSL多为局限性深部病灶,常贯穿脑室结构,40%为多发病灶。另外,25%患者诊断时存在眼部受累,常表现为玻璃体炎的视觉症状如飞蚊症。影像学检查中多呈均匀强化,少数病例在FLAIR或T2 MRI中无强化表现。切除肿瘤不能提高生存,多通过活检确诊。高剂量甲氨蝶呤为基础的方案为患者的一线化疗方案。
成神经管细胞瘤,为起源于原始生殖细胞的生殖细胞肿瘤。多位于小脑蚓部和第四脑室。儿童多见,亦见于年轻成人。成神经管细胞瘤与染色体17q相关,其基因表达微阵列独特,与其他CNS肿瘤截然不同。出国看病患者中,30%的神经管细胞瘤,有异常激活分散的信号传导通路,大约有15%的神经管细胞瘤有P53基因突变,P53基因突变与治疗效果差和生存期短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