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粒体受损与肿瘤转移是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发布日期:2023-07-12对于一个能够解释复杂现象的理论体系,通常来说,其可信度取决于是否能够很好地解释、与现象相关的所有或绝大多数观察资料。正如早前有专家提到的,肿瘤的体细胞突变理论,具有严重的不一致性,而这些不一致性,极大地动摇了该理论解释肿瘤起源的可信度。
目前,基因突变理论,已经到了不可置信的临界点,而用基因理论解释癌症的可接受程度,更多的依赖于观念意识,而并非是科学理性。比如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之所以能站得住脚,就是他能将物种起源的大多数的观察资料,揉合进其理论之中。
与其不同的是,瓦伯格未能阐明线粒体受损理论、如何解释肿瘤的转移,或为何某些肿瘤细胞、似乎仍可正常呼吸。这些瑕疵,是瓦伯格理论未成为癌症起源主流理论的部分原因。可是,没有任何数据,可以反驳瓦伯格理论的核心假说,即细胞呼吸受损或不足,是肿瘤的起源。
正如有专家所讨论的那样,肿瘤细胞线粒体的氨基酸酵解、及无氧呼吸造成其具有正常有氧呼吸功能的表象,实际则是其有氧呼吸异常。之后,也有专家讨论了巨噬细胞,融合杂交体中线粒体功能障碍,如何解释肿瘤的转移现象一样。在其相关分析中,无氧的氨基酸酵解,模拟有氧的氧化磷酸化的过程,也是十分重要的证据。
这些证据,更强烈支持癌症是一种代谢性疾病,而非基因病;也明晰了一个目前无可争议的事实,即线粒体而非细胞核、是肿瘤发生的根源。在绝大部分癌细胞中,可以观察到瓦伯格效应(有氧糖酵解)的存在,以及线粒体受损所致呼吸不足,可作为其肿瘤相关现象的一个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