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基因的激活多是继发于线粒体损伤
发布日期:2023-04-10为了进一步探讨细胞呼吸所涉及的机制,有海外研究人员,跟踪观察了喂食大鼠奶油黄(ButterYellow,对二甲氨基偶氮苯,一种化学致癌剂)所致肝癌的进展,以及用肖普乳头瘤病毒(Shopepapillomavirus)处理家兔所致皮肤癌的进展。
值得注意的是,两个实验组,经处理组织的呼吸活动先上升了几周,但随后迅速下降,直至肝组织或皮肤组织中,很少或没有呼吸活性为止。“明确肿瘤”的组织学证据,在组织处理后的一段时间内,并没有出现。
该证据,与有氧糖酵解的发生相关,而关于癌症起源的多项深刻认识,也来自于相关研究。另外,人类癌组织不会表现出正常的呼吸能力,尽管存在肿瘤起源组织的差异和组织学的异质性,但所有肿瘤细胞,都表现为呼吸不足。其次,使用化学物质或病毒,均可在动物组织中诱导癌症发生,且均以类似的方式先改变了细胞的呼吸。现在,人们认识到致癌的炷类、黄曲霉毒素、病毒和X射线,都以类似的方式损害着线粒体功能和能量代谢。
有趣的是,化学致癌剂和病毒,亦可以类似的方式激活癌基因,这提示了癌基因激活继发于线粒体损伤。当y射线导致突变,源于其辐射对线粒体呼吸的影响,并导致了癌症。通常在肿瘤形成前,细胞呼吸活动呈现剧烈短暂上升,此与Seoane及其同事的发现一致。并且,后者研究表明,癌基因诱导的细胞色素c活性和ROS生成量,在神经胶质瘤发生之前,呈现剧烈短暂上升。该研究还显示,线粒体ROS的产生,也最终导致了这些肿瘤细胞的核基因组不稳定性。
而其呼吸功能丧失,多是“先于”任何癌前病变、明确肿瘤形成的,甚至有氧糖酵解出现。后期deGwof等研究也显示,细胞的H-RaSV12/ElA转化,引起了线粒体氧化磷酸化活性迅速显著上调,且“先于”糖酵解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