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看病 多种因素皆可评估相关预后
发布日期:2018-04-11随着对肿瘤细胞致病途径,及生物学进一步的了解,癌症治疗开启了癌症靶向治疗的新纪元。日新月异的生物工程和X线晶体技术,有助于靶向治疗药物的发展。出国看病服务机构爱诺美康介绍到,自肿瘤靶向药物的出现,如治疗淋巴系统恶性肿瘤的抗CD20单克隆抗体,利妥昔单抗和治疗CML的BCR-ABL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伊马替尼已改善患者预后,从而改变白血病的自然病程。
对于CLL而言,常用的靶向治疗方法,包括抗CD20单抗联合化疗(化学免疫疗法,CIT),以及近批准的Bmton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依鲁替尼用于复发患者的治疗。出国看病服务机构了解到,CLL是一种单克隆B细胞疾病,具有特定的免疫表型CD5、CD19和CD23强阳性,而表面免疫球蛋白(slg)CD22、CD79b和FMC-7弱阳性或阴性或轻链限制性表达。
出国看病服务机构爱诺美康介绍,CLL多发于老年人,中位诊断年龄72岁。CLL具有高度异质性。临床、免疫表型、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特征,有助于CLL患者的预后评估。对B细胞受体信号通路在CLL细胞生长中,起到关键作用的认识,推动了针对通路中重要激酶的新型靶向药物的研发进展。
BTK、PI3K和脾酪氨酸激酶(SYK),除BCR信号通路,其他促进CIJL细胞生长、生存和趋化的机制包括抗凋亡BCL-2蛋白的过度表达。出国看病服务机构爱诺美康了解到,还包括微环境因子诸如趋化因子-趋化因子受体相互作用(CXCR4-CXCL12)。
出国看病服务机构爱诺美康介绍到,除了临床分期,还可以借助几个因素评估CLL患者的预后,包括使用FISH分析细胞遗传学风险、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IGHV)区的突变状态、可变重链(VH)基因使用模式、BCR分型、CD38和Zap-70的表达水平,以及血清氐微球蛋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