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就医 蛋白基因的相关性分析及关联
发布日期:2018-03-09经海外研究证明,诊断遗传性弥漫型胃癌(HDGC)的初标准,包括一级或二级亲属中、有两名或以上记录在案的弥漫型胃癌病例,至少其中一名于50岁前诊断。出国就医后为提高检出率,尤其在低发病率区域,网际胃癌联盟(IG-CLC)修改并扩展了这些标准。
现在诊断标准还包括40岁以前,诊断为弥漫型胃癌,没有家族史的要求。弥漫型胃癌及乳腺小叶癌的个人或家族病史,其中一项于50岁前诊断。通过对新西兰毛利人大家族的研究,确定了第一个HDGC的遗传易感位点,基于家系研究,候选易感基因显示出遵循不完全外显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特点。
出国就医服务机构爱诺美康介绍到,通过对关注的微卫星标记侧翼候选基因,相关性分析,识别了编码E-钙黏蛋白的CDH1基因与1-IDGC的重要关联。E-钙黏蛋白是一种跨膜细胞黏附糖蛋白,其胞浆冈段通过连环蛋白复合体,与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相连。E-钙黏蛋白在维持细胞黏附与极性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原始毛利人家族中,CDH1基因测序显示第7外显子中G>T单核苷酸点突变,这影响剪切位点并导致截短蛋白产生。
蛋白基因的作用,也进一步被另外两个家系证实。中一个家系存在一个额外胞嘧啶残基插入,从而导致移码突变;另外一个家系的13号外显子存在一个替换,从而导致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出国就医发现,这一报道首次提示了E-钙黏蛋白,在HDGC中的潜在作用。
自从发现E-钙黏蛋白的作用以来,在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HDGC患者中,约30%~50%证实存在CDH1基因体细胞突变。CDH1体细胞突变在整个16号外显子上均可发生,但未见突变热点报道。出国就医后,突变可能包括插入、缺失及点突变,其对蛋白的影响包括截短、结构改变、关键结构域缺失或者mRNA不稳定性等。
应用多重连接依赖式探针扩增技术(MLPA),发现—小部分(6.5%)所谓CDI-I1阴性的HDGC,具有大的基因组缺失。出国就医服务机构爱诺美康介绍到,鉴于CDH1是一种肿瘤抑制基因,因此必须存在双基因突变或失活,才能导致疾病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