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就医 不及时预防骨病会导致坏死风险
发布日期:2018-02-03临床治疗骨病和高钙血症,使用双膦酸盐治疗MM相关性骨病,极大地提高了MM患者生存质量。出国就医在一项关于Durie-Salmon分期ffl期、溶骨性病变>1处患者的前瞻性随机研究中,已证实帕米膦酸盐可以降低病理性骨折、骨放射治疗、脊髓压迫等骨骼相关事件。作用更强的双膦酸盐,如唑来膦酸,已进行了临床评价,与帕米膦酸盐相比,它的优点是输注所需时间更短。
除了具有重要的支持治疗作用外,双膦酸盐还有直接的抗肿瘤效应。MRC骨髓瘤IX试验对唑来膦酸和口服氯屈膦酸进行了比较,发现唑来膦酸能够使死亡率降低16%,使患者的中位生存期由44.5个月延长到50个月,出国就医前没有骨损害的患者中,也观察到唑来膦酸对预防骨病有益处。对双膦酸盐,特别是唑来膦酸一个重要的担心,是有导致下领骨坏死(ONJ)的风险。
在MRC骨髓瘤K试验中,ONJ发生率为4%,注重口腔卫生和尽量减少侵袭性操作,能够降低ONJ的风险。地诺单抗是一个针对RANK配体的单克隆抗体,也能抑制破骨细胞,在治疗MM的n期临床试验中,表现出很好的作用。尽管地诺单抗在实体瘤和骨转移瘤患者中,疗效优于唑来膦酸,但在治疗MM的I期临床中,进一步分析发现地诺单抗的疗效不如唑来膦酸,由于在试验中患者例数较少,出国就医后对此问题的解释有局限性。
一个更大规模关于MM患者治疗的DI期试验(NCT01345019)正在进行中。椎体成型术(注射甲基-甲基丙烯酸酯或骨水泥)和后凸成型术(应用充气气囊后再灌注骨水泥),是治疗压缩性骨折的经皮操作技术,也已经用于骨髓瘤的治疗。高钙血症的治疗包括持续水化、治疗基础病MM,还包括用糖皮质激素、降钙素、光辉霉素和(或)双膦酸盐抑制破骨细胞性骨吸收。
出国就医服务机构爱诺美康介绍到,贫血如果基础EP水平不超过50U/ml,应用EPO有利于贫血的治疗。很多医生在患者Hb低于100〜110g/L时就开始应用EPO,起始剂量为150U/kg,每周3次皮下注射。开始EPO治疗前要确定患者无铁缺乏。如果8周后仍然无效,EPO剂量可以加倍。肾功能不全加强水化和治疗MM基础病,是常采用的治疗方法,是否进行透析受基础疾病状态影响。
高黏滞综合征积极的血浆置换,可以改善临床症状,降低M蛋白浓度和血浆黏滞度。因为80%IgM滞留在血管内,因此其对IgM型蛋白更有效。IgG型高黏滞综合征需要更频繁和充分的血浆置换,感染患者对发热要特别重视,应立即就医。严重感染后存活的患者可,能受益于每月输注免疫球蛋白,但价格昂贵。出国就医初始抗肿瘤MM治疗,经历了一个动态演变的过程,在过去的20年里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