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标志物分析揭示dMMR子宫内膜癌治疗新线索
发布日期:2025-11-262025年ESMO大会上,3期AtTEnd试验(NCT03603184)的生物标志物分析结果引发关注。该研究聚焦于在错配修复缺陷(dMMR)晚期或复发性子宫内膜癌症患者的化疗中添加atezolizumab(Tecentriq)后的疗效情况,发现高全基因组测序(WES)-非整倍性得分(W-AS)与较差的治疗结果相关。
试验数据呈现:高低W-AS人群差异显著
在总体可评估的dMMR人群(n = 110)中,90.9%的患者为低W-AS,9.1%为高W-AS。其中,atezolizumab组(n = 40)低、高W-AS患者的比率分别为85.0%和15.0%;安慰剂组(n = 70)这两个比率分别为94.3%和5.7%。
对无进展生存期(PFS)的分析显示,低W-AS患者中,接受atezolizumab联合化疗的(n = 66)达到了无法评估的中位PFS(NE;95%置信区间,17.2 - NE),而接受安慰剂联合化疗的患者(n = 34)中位PFS为7.1个月(95%置信区间,6.2 - 10.1),风险比(HR)为0.28(95%置信区间:0.16 - 0.47;log - rank P < 0.0001)。相反,在高W-AS人群中,atezolizumab组(n = 4)中位PFS为4.2个月(95%置信区间,1.9 - 6.5),安慰剂组(n = 6)为7.0个月(95%置信区间,4.6 - NE),HR为3.60(95%置信区间,0.71 - 18.29;对数秩P = 0.1006)。
在总生存期(OS)方面,低W-AS亚组中,atezolizumab组中位OS为NE(95%置信区间,NE - NE),安慰剂组为37.2个月(95%置信区间,10.1 - NE),HR为0.40(95%置信区间:0.21 - 0.77;log - rank P = 0.0043)。高W-AS亚组中,atezolizumab组中位OS为11.2个月(95%置信区间,3.0 - 60.9),安慰剂组为31.8个月(95%置信区间,8.9 - NE),HR为1.36(95%置信区间,0.25 - 7.55;对数秩P = 0.7238)。
第二次试验生物标志物分析核心亮点
在dMMR人群中,与安慰剂加化疗相比,化疗中加入atezolizumab后,高W-AS与较差的PFS和OS结果相关。
约9.1%的dMMR子宫内膜癌症患者患有高W-AS。
非dMMR人群的分析正在推进。
主要研究者观点:结果待进一步验证
意大利米兰IEO IRCCS DIMA的主要研究作者Luca Mazzarella医学博士在数据介绍中表示:“W - AS能够识别出约10%的dMMR癌症患者,他们未能从免疫疗法(化疗)中获益。不过这些并非最终结论,由于样本规模有限,我们正在其他队列中验证这些结果。”
AtTEnd试验前期回顾:前期数据奠定基础
AtTEnd是一项多中心、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招募了至少18岁的晚期或复发性子宫内膜癌或癌肉瘤患者,不论MMR状态如何。患者按2:1的比例随机分组,在每3周周期的第1天接受atezolizumab加卡铂的5或6次曲线下面积和紫杉醇175mg/m²的治疗,持续6至8个周期;或接受安慰剂加相同化疗方案。阿替利珠单抗治疗持续至疾病进展。
先前报告的结果显示,在中位随访时间为28.3个月(四分位距,21.2 - 37.6)时,阿替利珠单抗组的患者(n = 362)中位PFS为NR(95%置信区间,12.4 - NE),而安慰剂加化疗组的患者(n = 189)中位PFS为6.9个月(95%置信区间,6.3 - 10.1),HR为0.36(95%置信区间,0.23 - 0.57;P = 0.0005)。
生物标志物分析设计:全面检测探索关联
研究人员收集了234个WES样本,其中来自可能dMMR肿瘤患者的125个样本中有110个(88%)被纳入分析。409个非dMMR肿瘤患者中也有121个样本,该组分析工作仍在进行。
研究人员从所有收集的dMMR和非dMMR亚组样本中检测了与子宫内膜癌症相关的基因。常见基因包括PTEN(63%)、TP53(35%)、MSH6(11%)、BRCA2(8%)、MSH2(5%)、MLH1(3%)、BRCA1(2%)、CHEK2(2%)、MUTHH(2%)、PMS2(2%)、SMARCA4(2%)、STK11(1%)和EPCAM(1%)。值得注意的是,仅在1名患者(0.4%)中观察到POLE突变。此外,6.0%的样本既是dMMR,又携带BRCA突变。
仅针对dMMR样本,最常见的基因变异包括PTEN(44%)、PIK3CA(41%)、TP53(24%)、KRAS(18%)、CTNNB1(15%)、INPPL1(15%)、RNF43(14%)、MSH3(13%)、CRCF(12%)、FGFR2(11%)、AP1S1(9%)、BAX NF1(7%)。
在dMMR人群中,20.9%的肿瘤携带CTNNB1和/或APC突变,这与更严重的PFS相关(HR,1.91;95%置信区间,1.10 - 3.33;P = 0.0201)。此外,26.4%的dMMR样本中发生了MSH3和/或MSH6突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