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研究:结直肠癌相关的蛋白质鉴定
发布日期:2022-01-29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彭博公共卫生学院研究人员的一项研究表明,引起常见食物中毒症状的细菌菌株,通常含有一种毒素,这种毒素可以破坏肠道细胞的DNA,有可能引发结肠癌。这一发现增加了一种可能性,即大约200万例新的结直肠疾病中的一些癌症,也指出了未来药物预防的可能性。
先前的研究表明,肠道中的某些细菌,可以通过持续感染包括慢性肠道炎症。导致食物中毒的短期感染,包括旅行者腹泻,通常在一两天内就可以解决,传统上被认为是非致癌的。“我们希望这项研究,能激励其他研究人员去做流行病学研究,探讨短暂性腹泻感染与结肠癌这项研究。”冯博士说。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小组利用鼠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啮齿目菌)对小鼠进行了短暂性细菌性腹泻病的实验。这种细菌与人类感染大肠杆菌的致腹泻菌株,有很强的相似性。
研究人员观察到,柠檬酸杆菌感染很快导致小鼠肠道内壁细胞DNA损伤的强烈迹象。科学家们还指出,这种损伤是由一种叫做3型分泌系统的细菌机制造成的。这种注射器状的附属物,被一些细菌使用,包括柠檬酸杆菌和引起腹泻的大肠杆菌。
研究人员将注意力集中在一种T3SS注入的蛋白质UshA上,它是造成DNA损伤的原因。他们发现,也可以由引起腹泻的大肠杆菌产生的UshA,含有一个具有DNA断裂酶活性的短片段,但这种DNA断裂元素,在柠檬酸杆菌生命周期中的作用尚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