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在人类肺癌中发现新的致癌驱动基因
发布日期:2021-07-03由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SINH)王月祥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在人类肺癌中发现了一个新的致癌驱动基因,肺癌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他们的研究结果,于6月18日发表在《实验医学杂志》上。
所有肺大约85%的癌症病例,是非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尽管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和免疫疗法有助于一些患者的生存获益,但NSCLC的总体生存率仍然很低。
由KRAS突变驱动的NSCLC患者,通常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无反应,预后较差。尽管KRASG12C突变体的抑制剂已被批准用于治疗NSCLC患者,但针对所有KRAS突变体的一般策略仍然难以捉摸。
中枢性性早熟(CPP)主要是由MKRN3基因的种系突变引起的。有趣的是,CPP在流行病学上与成年期的各种疾病有关,包括癌症,患有CPP的人群显示患肺癌等恶性肿瘤的风险增加。为了研究中枢性性早熟相关的MKRN3基因、是否在人类癌症中发生突变,王月祥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查询了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泛癌基因组数据集。
引人注目的是,MKRN3在NSCLC中经常发生突变。MKRN3畸变在携带致癌KRAS突变的人类NSCLC样本中显着丰富。研究人员进一步展示了遗传、功能、小鼠模型和机制数据,这些数据将中枢性性早熟相关基因MKRN3基因鉴定为NSCLC中真正的肿瘤抑制因子。他们揭示了其肿瘤抑制机制,并强调了MKRN3-PABPC1轴失调是肺癌发生的关键途径。
MKRN3失活,通过PABPC1泛素化介导的全局蛋白质合成导致肺癌增殖和进展。在MKRN3灭活的NSCLC中恢复MKRN3抑制了裸鼠的肿瘤生长。因此,针对MKRN3缺陷的分子干预可能对KRAS突变的NSCLC治疗,具有治疗潜力。
这些发现表明,中枢性性早熟的生物学机制与肿瘤发生有关,这可能有助于开发抗癌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