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核中的修复酶是否也存在有一定缺陷?
发布日期:2023-07-03近期,海外关于酵母菌的研究认为,随着mtDNA的耗尽,线粒体内膜电位(AWm)也会受损,从而造成了其功能紊乱、和细胞核基因组里的LOH。因mtDNA耗尽,继发产生的酵母菌群有着不同的大小,即使他们一直都缺乏mtDNA,但都会随着反复传代而表现出生长的改善。
特别要强调的是,这些菌群不能呼吸,并且与有完整的mtDNA的细胞相比,生长较为缓慢。然而,30小时的生长之后,他们变成了有着较高成长率的菌群,比起mtDNA刚开始耗尽的30小时的细胞来,该菌群有着较少的细胞核LOH事件。
这些发现表明,LOH是一个伴随mtDNA耗尽、而发生的早期事件,且细胞核中的Fe-S依赖性DNA修复酶,包括Rad3解旋酶、Pri2引物酶和Ntg2糖基酶。在mtDNA耗尽的细胞中,它们也是有缺陷的,且这些不正常的DNA修复酶,多是在特定基因中产生LOH表型的罪魁祸首。这说明,常见于癌症细胞基因的LOH,与线粒体功能紊乱和呼吸不足有关。
Veatch等和先前Roskelley等的发现相符,即线粒体功能紊乱和呼吸不足,是癌症起源的最开始事件。而相关发现,同时又与Singh,Jazwinski和Seoane等团队的发现一致,认为基因组不稳定,是线粒体功能紊乱的结果。汇总这些发现,可以说基本上癌症细胞中的基因异常,从微观的点突变到宏观的染色体,都是从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受损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