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900-1233

返回顶部

荣誉资质

联系我们CONTACT US

400-900-1233

北京:北京市朝阳区建国路118号国贸商圈招商局大厦3208单元

深圳:深圳市罗湖区笋岗东路3002号万通大厦2106单元

您的位置:首页 > 爱诺头条 > 新闻动态

线粒体内膜与抑癌蛋白有无功能差异

发布日期:2021-05-20

海外临床上,有研究认为基因组的稳定性,多会依赖于氧化磷酸化,而p53突变也能通过干扰线粒体氧化磷酸化,来影响癌症的易感性。比如沃纳综合征(Wernersyndrome),就是一种快速老化和癌症易感的疾病。

通常,它也与p53异常和线粒体功能缺陷,存在一定关联,而p53又实际上扮演着维持人体足够的氧化磷酸化活性的“监护者”角色。这一证据,同样支持了瓦伯格的原始理论。之后有海外杂志评论认为,抑癌基因如p63,可能与p53一道,都是“抗癌的手足兄弟”。

出国看病.jpg

虽然p73似乎和p53一样对线粒体起作用,但p73的生殖细胞突变(germlinemutations)不会增加肿瘤风险。目前,尚未出现通过操纵肿瘤细胞p53基因、有效治疗癌症的方法。在有些专家看来,操纵肿瘤细胞p73或p63基因的有效治疗方法,也是不大可能的。

目前临床上,已证实的携带抑癌基因生殖细胞突变的个体,其患乳腺癌和卵巢肿瘤的风险也会增加。而BRCA1基因编码的蛋白,多是大型DNA修复复合体(DNArepaircomplex)的一部分。

后期,Coene及其同事研究表明,在很多正常细胞和癌细胞系中,有几种抗BRCA1抗体与线粒体染色、存在共定位现象。而BRCA1主要定位于线粒体的基质中,可能与线粒体DNA(mtDNA)有关。

有数据统计,约20%的染色见于线粒体内膜,提示其参与多种线粒体功能。而其与BRCA1抑癌蛋白一样,也有文献报道,在线粒体内发现了结肠腺瘤样息肉蛋白(APC)抑癌蛋白,该蛋白在大多数结肠癌中会发生突变。

然而,这些发现提出了一种可能性,即BRCA1和APC基因突变,多会通过改变线粒体功能和氧化磷酸化效率,而影响癌症的易感性及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