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内膜的质子可能也会含有抗渗性
发布日期:2021-05-25有海外医学研究发现,肿瘤细胞中的线粒体解偶联,确是可能由于线粒体内膜结构损伤而引起,这种损伤,将导致细胞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底物水平磷酸化以维持细胞活力。
一般来说,通过涉及底物水平磷酸化的线粒体酵解,以获取ATP,可能会造成假象,以为肿瘤线粒体通过呼吸偶联产生ATP,然而,由于未能认识到肿瘤线粒体、通过非氧化过程产生ATP,这就至少部分导致了对瓦伯格癌症代谢理论认识上的混乱。
虽然氧摄取量减少,可提示氧化磷酸化降低,但氧摄取量增加,不一定表示氧化磷酸化和ATP产生增加。Ramanathan及其同事已经证明,与低致瘤性细胞相比,高致瘤性细胞耗氧量增加,但氧依赖性(需氧性)ATP生成减少。
换句话说,这些恶性肿瘤细胞的耗氧量,与其呼吸能量生成量并无关联。
因此,肿瘤细胞耗氧增加,可能会对其呼吸潜力产生误导。这些发现,与肿瘤细胞的线粒体解偶联现象是一致的。
Villalobo和Lehninger早些时候的研究,也已经表明,与正常细胞相比,肿瘤细胞中正常释放的氢质子,在更大程度上会渗漏回基质。事实上,肿瘤线粒体的反向衰变(back-decay),比正常线粒体高8倍。
根据假设,反向衰变和解偶联源于CL含量、或分子种类缺陷,而CL主要作用是维持线粒体。所以说,其内膜的质子,可能含有抗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