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 间变型与突变型预后对比
发布日期:2018-06-07在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中,存在表达为60%〜65%的who n级和in级星形细胞瘤,而继发性GBM中也会存在表达突变。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转诊机构爱诺美康了解到,对突变型弥漫性胶质瘤患者,比野生型患者更年轻,预后也更好。所以,突变是继发性GBM的特征之一。
然而,一个针对神经节神经胶质瘤的研究指出,相比于野生型神经节神经胶质瘤,突变型肿瘤复发、恶变或死亡的风险更高。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转诊机构介绍,IDH1突变型神经节胶质瘤患者,其年龄也比野生型患者年龄更大。说明突变是胶质瘤发生过程中的一个早期事件。
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转诊领域发现,一般发生在突变或缺失之前的,通常会与启动子甲基化状态高度相关,并与10号染色体丢失和扩增相关。后两者在原发性GBM中发生率较高,而突变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也会更长。与患者肿瘤组织类型、接受的治疗状态,或启动子甲基化状态无关。
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转诊机构爱诺美康了解到,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相比于传统的基于形态学的分级系统,突变状态与预后的相关性更强。Hartmann等研究显示了,野生型间变型星形细胞瘤的预后,比突变型GBM更差。另外,一个针对低级别胶质瘤的研究,显示了野生型肿瘤侵袭性更强,预后更差。
还有研究指出,无强化弥漫性胶质瘤如果缺乏突变,则将快速进展为间变型星形细胞瘤,预后差。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转诊机构介绍,这些研究都突出了IDH突变状态,作为一关键分子标签、对弥漫性胶质瘤的分类、分级、治疗,和预后判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