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揭示乳腺癌治疗耐药的机制
发布日期:2018-03-02Dana-Farber癌症研究院(爱诺美康转诊医院之一)的一项研究阐明,雌激素受体阳性(ER+)的乳腺癌有一种特异性机制,使得这类乳腺癌可能对标准治疗产生抗药性,并且可能转移。出国看病服务机构爱诺美康介绍到,科学家认为这一机制解释了ER基因本身突变的乳腺癌,对治疗产生抗药性、并易于转移的原因。
ER基因是芳香酶抑制剂和他莫昔芬等药物的靶点,而对于ER阳性乳腺癌患者而言,产生耐药性是乳腺癌患者死亡的常见原因,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Dana-Farber功能性癌症表观遗传中心主任 Myles Brown,和苏珊F.史密斯妇女癌症中心的Rinath Jeselsohn医生,共同带领研究小组,他们近发表了研究结果。
出国看病服务机构爱诺美康介绍到,大多数乳腺癌患者的肿瘤是由雌激素刺激产生的。大多数治疗方法通过预防雌激素产生,或阻断癌细胞中的雌激素受体来阻止雌激素的结合,目的是使肿瘤“挨饿”,得不到雌激素,从而抑制癌症的生长。
内分泌疗法,包括使用他莫昔芬和芳香化酶抑制剂药物,可以预防早期乳腺癌的复发,并且可以减缓转移性疾病的进展。然而,在约三分之一的转移性ER阳性乳腺癌患者中,使用内分泌治疗药物后,肿瘤仍然继续生长,即使是在没有雌激素的情况下,而这些肿瘤有抗药性的患者通常无法治愈。
研究人员试图在分子水平上,找出肿瘤产生抗药性的原因,他们发现ER阳性的乳腺癌患者中,很多都存在雌激素受体基因突变。出国看病服务机构爱诺美康介绍到,2013年,Jeselsohn及其同事报告,转移性ER阳性乳腺癌患者的肿瘤中发现ER突变。然后,科学家创建了乳腺癌实验室模型,以研究基因突变对耐药性的影响。他们估计,约三分之一的ER阳性乳腺癌转移患者中,肿瘤有耐药性。在这些出国看病实验中,研究人员发现,激素受体基因突变,会导致肿瘤对他莫昔芬和氟维司群(一种雌激素阻断剂)和雌激素缺乏产生抗性。
然而,在新的报告中,Dana-Farber的医生有一个新发现,ER基因三个突变不仅会引起肿瘤对雌激素阻断产生抗性,而且会导致启动乳腺肿瘤转移到其他器官的基因。突变基因的这种意想不到的额外作用被称为“再生”作用。
这就告诉我们,尽管药物对肿瘤进行了选择,“挑出”了那些在没有雌激素的情况下,仍然可以生长的肿瘤。同时,这些突变也给了肿瘤转移上的优势,”Brown解释说。出国看病领域的研究人员,使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工具“搜索”ER突变的细胞,以识别有重要作用的基因。在他们识别出的基因中,CDK7特别让人感兴趣,因为它是潜在的药物靶标。
事实上,丹娜法伯的团队以前开发了实验性CDK7抑制剂,名为THZ1。细胞培养和移植乳房肿瘤动物模型测试表明,THZ1和内分泌阻滞剂氟维司群组合使用,比单独使用两者中任一种,减缓肿瘤的生长的效果都更好。
出国看病服务机构爱诺美康介绍到,研究报告的作者说:“这些结果支持双药组合,以克服由ER突变体引起的内分泌阻力。这个治疗策略是有潜力的。”Jeselsohn说,丹娜法伯的研究小组目前正在开发临床CDK7抑制剂,并且补充道“我们希望对这些药物进行检测,并在ER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身上开展临床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