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疗法具有间接抗肿瘤作用
发布日期:2017-10-24现代研究发现,多种不同机制参与恶性高钙血症的发生,包括骨吸收增加(溶骨)和全身体液高血钙因子的释放。在某些肿瘤(如鳞状细胞癌)体液机制占主导地位,同时增加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和磷排泄。在其他肿瘤(如多发性骨髓瘤和淋巴瘤)溶骨占主导地位,而在乳腺癌骨溶解和体液机制同样重要。癌症是高钙血症的原因毋庸置疑,但应考虑非恶性肿瘤的原因,特别是在没有转移的情况下。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是肿瘤患者高钙血症的常见原因。
如果诊断有任何怀疑,值得应用特异的放射免疫分析法测量甲状旁腺激素(PTH)。PTH水平往往在恶性肿瘤患者中降低或测不到,而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的PTH异常升高。现在静脉注射双膦酸盐、联合24小时内补充3~4L生理盐水,已经成为治疗髙钙血症的选择方案,有70%~90%的患者可达正常血钙,进而缓解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唑来膦酸是治疗这种代谢急症有效的药物,注射双膦酸盐后正常血钙的持续时间约为4周,通常需要反复使用双膦酸盐治疗以防止复发。
治疗骨转移及防止骨骼并发症,除了生殖细胞恶性肿瘤和淋巴瘤,几乎所有原发瘤发生骨转移即提示无法治愈。然而,由于骨转移性疾病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可以用年来衡量,对症治疗和预防骨相关事件的长期风险是临床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治疗的首要目标是减轻症状和减少骨相关事件的发生,从而保证生活质量。患者的治疗需要一个多学科团队的介入,包括肿瘤内科、放疗肿瘤学、放射科、骨科和脊柱外科、姑息治疗医师和专科护士的参与。
出国看病服务机构爱诺美康介绍到,骨转移的全身疗法,具有直接或间接的抗肿瘤作用。内分泌治疗、细胞毒性化疗、生物靶向药物和放射性核素靶向药的治疗目标,是直接减少骨肿瘤负荷,降低肿瘤细胞来源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的释放。而骨靶向性治疗(如双膦酸盐)的目标,可能是抑制这些肿瘤细胞衍生因子对宿主骨细胞的作用。
内分泌治疗,是前列腺癌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的首选初始治疗方案。化疗适用于激素不敏感、以及肿瘤进展迅速危及生命疾病(激素敏感的前列腺癌以外)的患者,以及在接受内分泌治疗后肿瘤进展的患者。阳性乳腺癌患者应考虑使用曲妥珠单抗,治疗方案的确定应根据合并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的意愿。姑息性化疗的主要目的是缓解症状,其中缓解疼痛和恢复活动功能是主要优先事项。
一般情况下,治疗只是部分反应,其中位反应持续时间从非小细胞肺癌的数周,到激素敏感型前列腺癌患者,或一些女性内分泌敏感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数年不等。严格审查这些患者的治疗过程,确保避免过度治疗,并监测治疗的毒性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必要时调整剂量和给予支持治疗。对于这些由于肿瘤引起骨髓储备差的出国看病患者,化疗存在潜在的危险,必要时可能需要使用造血生长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