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900-1233

返回顶部

荣誉资质

联系我们CONTACT US

400-900-1233

北京:北京市朝阳区建国路118号国贸商圈招商局大厦3208单元

深圳:深圳市罗湖区笋岗东路3002号万通大厦2106单元

您的位置:首页 > 爱诺头条 > 新闻动态

未突变的同源基因有哪些生物学效应?

发布日期:2023-03-14

早前国外临床的一项综述中,Knudson声称大量的证据,支持Boveri早期的假说,即癌症是一种体细胞遗传病。以此,体细胞基因突变理论(SMT)的“种子”,甚至在Boveri相关工作开展之前就已经播下了。

Virchow认为,癌细胞来自于其他癌细,之后Wagner提出体细胞突变,是导致癌症的观点,并对这些早期研究进行了概述。越来越清楚的观点认为,无论基因突变与癌症是否有关,但基因缺陷几乎能在所有肿瘤细胞中发现。

出国看病.jpg

后期又有专家强调,癌症体细胞基因突变论(SMT)中的众多矛盾之处,强调了类似问题,他们也否认体细胞突变和癌基因在肿瘤起源中的作用。Soto和Sonnenschein指出,在体细胞基因突变论研究领域,出现的数据冲突,竟然并没有引起对该理论前提和假说的否定。例如,癌基因可以是显性的,并表现岀对未突变的同源基因的功能增强,其生物学效应,在同一时间可以依据不同条件而变化。

具体而言,一种本来应该导致不受控制的细胞增殖的突变,却可同时导致细胞死亡或细胞增殖停滞。由此,则需再提出一种临时的(adhoc)解释,以化解证据之间的冲突,随之导致的情况,便是任何可能的结论都是合理的;因为其他替代性的概念,总是无法被否定和抛弃。于是,将某种理论欠缺适合性的原因,归结于自然界/生物学深不可测的复杂性。

也就是说,某个事物可以是任何事物,也可以是它的对立面,因此就有了癌基因又是抑癌基因的混乱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