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饮食能否更好改善结肠肿瘤的发病率
发布日期:2023-09-07在一项随机安慰剂对照双盲研究中,相关专家组发现,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患者中,给予6~12个月300mg/d的舒林酸,可使息肉彻底根除。而在FAP或加德纳综合征患者中,舒林酸和其他非甾体抗炎药,可控制硬纤维瘤的生长。据报道,FAP患者长期使用舒林酸治疗,腺瘤明显减小。
在动物实验中,肿瘤发展的早期阶段给予舒林酸,也更为有效,另有临床前的体内研究表明,小鼠模型中在给予致癌物时期饮食中给予舒林酸,可抑制二甲基肼(DMH)诱导的结肠肿瘤的发病率和多样性。在另一项研究中,大鼠模型给予舒林酸(10mg/kg体重,每日灌胃给药2次),可抑制DMH诱导的原发性结肠肿瘤的进展和生长。之后Ahner又发现,在F344大鼠模型中膳食摄入舒林酸、及其代谢物舒林砜,可显著抑制AOM诱导结肠癌的发生。
对于舒林酸,它还可以抑制COX活性,以及多胺的合成。一项大型临床试验中,将舒林酸联合鸟氨酸脱羧酶抑制剂DFMO,作为散发性结直肠癌的化学预防,观察到了惊人的化学预防作用;以此,它将更有可能发展为癌的进展期腺瘤降低了95%。国外有专家Gruen等报道,他汀类药物可通过增加NK细胞的抗肿瘤活性,和促进INF-y的产生,来促进肿瘤死亡。一般来说,通过CD56+HLA-DR+CD14+DC样辅助细胞介导的效应,阿托伐他汀和普伐他汀,能通过抑制T细胞的活化和增殖,发挥抗炎特性。后期,又有专家Mausner-Fainberg等人发现,单独使用阿托伐他汀,而不使用美伐他汀或普伐他汀,来处理人外周血单形核细胞(PBMC),可增加CD4+CD25high和CD4+CD25+POXP3+细胞数量。
在C57BL/6小鼠模型中,使用这些药物发现,调节性T细胞并无差异,这个研究还表明,每一种他汀类药物在其功能模式上,都是不同的。之后,又在CRC的他汀类药物治疗试验中,专家发现大鼠模型中,瑞舒伐他汀可降低AOM诱导的结肠肿瘤中COX-2的表达,表明其抗炎作用。而辛伐他汀,又可降低趋化因子MCP1、MIPla和MIPlp,以及趋化因子受体CCR1、CCR2、CCR4和CCR5等,在人巨噬细胞中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