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术后很快复发,美国多学科会诊提出更好方案
发布日期:2025-08-26患者2024-09行胃镜检査提示:食管距门齿30-35cm处可见一不规则环周肿物,病理:(食管中段)低分化癌部分呈鳞状分化,部分呈肉瘤状分化。
2024-11-15行第一周期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具体为:白蛋白紫杉醇,顺铂,信迪利单抗。
2025-02-24行经皮食管动脉栓塞术。经导管灌注DXM10mg、托烷司琼5mg,后注入白蛋白紫杉醇175mg稀释液、顺铂50mg稀释液。
2025-03-19食道CT平扫+增强:食道中段恶性肿瘤,较2025-2-22CT病灶明显增大。
2025-03-21在行经皮食管动脉栓塞术、经导管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注入药物为伊立替康120mg稀释液、奥沙利铂100mg稀释液。
2025年4月PET-CT(18F-FDG):疗效评估部分缓解PR。于2025-04-30全麻下行:.颈胸腹三切口食管部分切除术;根治性颈淋巴结清扫,单侧(右颈);胸内食管-胃颈部吻合术;胸腔镜纵隔淋巴结清扫术;腹腔镜下肠粘连松解术;幽门成形术。术后病理:食管肉瘤样癌,小区为鳞状细胞癌。分期ypT2N2M0.
2025-6-17行胸部放疗,PTV包括:1/2/4/5/7区淋巴结引流区及吻合口。照射剂量:95%PTV处方剂量DT50Gy/25F。周围危及器官限制剂量符合要求:双肺V20=13.33%,平均肺剂量=7.15Gy,V5=34.45%,V30=4.38%;心脏平均剂量=1.07Gy;脊髓Dmax=35.57Gy。
2025-7复查影像,显示食管术后,吻合口未见明显增厚及高代谢灶;下段食管旁(约T11椎体水平)小淋巴结,FDG代谢增高(SUVmax=9.1),较前新发,转移考虑;肝S4稍低密度结节伴FDG代谢增高(直径1.0cm,SUVmax=8.4),较前新发,转移考虑;右侧髂骨局部骨质密度不均,FDG代谢增高,较前新发,倾向转移。疗效评价:PD。2025-7-31出现干咳,考虑有放射性肺炎,开始口服激素治疗。
经历了化疗,手术,放疗,仅仅1个多月就出现了复发。患者女儿希望了解美国更好的治疗方案。爱诺美康推荐了美国权威肿瘤医院-希望之城的肿瘤内科、肿瘤放疗的专家进行多学科的远程会诊。
两位专家讨论后认为:现有PET显示,肝、髂骨及T11食管旁淋巴结有转移,范围局限且体积均较小。对于寡转移疾病患者,通常可以采用全身治疗联合局部区域治疗方案。这一策略尤其适用于存在更多治疗选择的患者,例如该患者可采用抗HER2靶向治疗方案(基因显示患者ERBB2基因扩增水平非常高,因此该患者有望对治疗出现良好反应)。建议将德曲妥珠单抗(优赫得,每三周一次)作为最佳全身治疗方案,并接受MRI引导放疗进行局部区域治疗,因患者目前有上次放疗导致的放射性肺炎,治疗期间应继续激素治疗,放疗期间暂停德曲妥珠单抗。
针对肝转移灶,使用MRI引导的体部立体定向放疗,3-5次。针对髂骨转移灶,可使用CT引导的体部立体定向放疗,3次完成。鉴于病灶部位和体积较小,且采用精准放疗技术尽可能减少对健康组织的辐射,预计这两个疗程产生的毒性反应会非常低。结合患者食管及颈部放疗PDFS分析,T11区淋巴结应该不在既往放射野内,赴美后重新复查影像后,确认淋巴结是否位于既往放射野内。若该淋巴结所处区域位于既往放射野内,可能无法安全对该区域实施二次放疗。尽管患者过去接受放疗时曾出现明显不适,且有放射性肺炎,但本次放疗方案预计不会引发同等程度副作用。
远程会诊结束后,考虑到患者大龄,以及既往治疗疗效一般,副作用大,患者将于8月底赴美接受进一步治疗。我们也将持续跟进患者的病情,并在赴美的过程中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