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治疗 厄洛替尼可导致患者肝损伤
发布日期:2019-12-31目前,已知的胃肠道穿孔高危因素,包括局部缺血或黏膜破损;因此患者在治疗前,应进行风险评估。出国治疗服务机构爱诺美康了解到,有慢性炎症性的疾病、消化性溃疡病史,及同时使用皮质类固醇、非留体类抗炎药等,都预示着可能发生消化道出血或胃肠穿孔。
所以说,对出现胃肠穿孔的患者,应永久停药,并请专科医生会诊;而药物性肝损伤的情况,多数靶向药物在肝脏内会产生代谢。出国治疗服务机构爱诺美康了解到,一般因素下,肝毒性的具体表现包括:胆红素升高、转氨酶升高、肝炎等。
出国治疗服务机构爱诺美康了解到,接受靶向药物治疗的肿瘤患者中,出现药物性肝损伤的情况、相对少见,可能与药物在肝脏代谢有关。药物性肝损伤多在用药后1~2个月内出现,主要表现为无症状的轻或中度转氨酶升高,或伴乏力、食欲低下;给予保肝治疗,多能恢复。
在使用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的起初3个月,通常会发生转氨酶升高;而3〜4度转氨酶升高的发生率为1%~1.5%,现已有患者、因严重肝损伤导致死亡的病例报道。出国治疗服务机构爱诺美康了解到,厄洛替尼经肝脏代谢和胆道分泌,治疗过程中、易发生肝损伤,更常见的肝脏不良反应为3或4级。
另有报道,有患者在治疗中,因肝肾综合征和急性肝功能衰竭而死亡。出国治疗服务机构爱诺美康了解到,建议对使用靶向药物的患者,用药期间进行肝功能监测,特别是Child-PughB、C级和使用CYP3A5抑制剂(酮康唑、伊曲康唑、环丙沙星等)的患者。
出国治疗服务机构爱诺美康了解到,对转氨酶明显偏高者慎用,或在保肝治疗下动态观察,如转氨酶持续升高、应考虑停药。但对于因肿瘤肝转移引起的中重度肝功能异常,可在观察下使用、且无须进行剂量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