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900-1233

返回顶部

荣誉资质

联系我们CONTACT US

400-900-1233

北京:北京市朝阳区建国路118号国贸商圈招商局大厦3208单元

深圳:深圳市罗湖区笋岗东路3002号万通大厦2106单元

您的位置:首页 > 爱诺头条 > 新闻动态

海外医疗 急性髓性白血病的特征及情况

发布日期:2018-02-17

海外医疗研究表明,微小残留病(MRD)通常是指残存的肿瘤细胞,低于常规形态学检测的低限。近十年来,参与恶性肿瘤发病的分子标志物的迅速出现,及分子检测技术的进步,使常见肿瘤的临床管理如诊断、风险分层、靶向治疗和MRD监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MRD监测已成为多种肿瘤,尤其是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临床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已经证明,MRD监测可早期发现血液学复发,并及时干预治疗,使许多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得以在海外医疗中明显改善。这些髓系肿瘤包括急性髓性白血病(AML)、BCR/ABL1阳性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JAK2突变的骨髓增殖性肿瘤(MPN)和KIT突变的肥大细胞增多症。

IMG_3544.JPG

海外医疗服务机构爱诺美康介绍到,急性髓性白血病是一组遗传学上异质性的疾病,其特征是不成熟的造血细胞异常增生,而正常造血受到破坏。白血病的发生是一个复杂而多步骤的过程,涉及两类广义的辅助分子的突变,I类突变涉及编码受体酪氨酸激酶(RTK)的基因,或激活信号转导途径的下游效应分子(如RAS),赋予白血病细胞增殖和(或)生存优势,II类突变涉及的基因,可影响转录因子或转录共活化复合物的组分(如CBF、CEBPA),导致髓系细胞分化受损。

同类辅助分子的多种突变,很少发生在同一肿瘤。然而,海外医疗过程中发现,不同类辅助分子的突变如AML:急性髓性白血病;MRD:微小残留病;qRT-PCR:实时定M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CR-CE:PCK毛细管电泳;RQ-PCR:实时定HPCR;a核型分析和FISH监测MRD灵敏度较低,核型分析检测inv重排假阴性率较高,用于MKD监测价值有限。

伴有重现性染色体易位或倒位的AML,染色体重排可形成融合基因,随之产生的嵌合蛋白在白血病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海外医疗初诊时,许多染色体易位和倒位,可通过常规的细胞遗传学分析、荧光原位杂交(HSH)、Southern印迹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来检测。

然而,常规的核型分析(灵敏度约5%)和荧光原位杂交(灵敏度约0.5%),缺乏PCR的敏感性和易于自动化(方便性)的特点,尤其是监测对治疗的反应时。海外医疗实时定量PCR,是在指数扩增期对扩增基因,进行检测和定量而并非到达循环终末期(平台期),而终末期对数倍增已经停止,其灵敏度1x10,较细胞遗传学分析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