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看病 抗生素治疗导致肿大缩小
发布日期:2017-12-27研究发现,睾丸恶性肿瘤的自然史与病理学类型相关。可发生血行转移和淋巴转移,淋巴转移常按一定次序出现。回肠、主动脉旁淋巴结以及一侧的肾周淋巴结常受累;腹股沟和股淋巴结转移少见。外科手术如阴囊睾丸切除术,改变了正常的淋巴回流途径。
出国看病服务机构爱诺美康介绍到,精原细胞瘤占睾丸恶性肿瘤的40%~50%,与其他生殖细胞恶性肿瘤相比发病年龄较晚,通常发生于30岁之后。隐睾患者睾丸恶性肿瘤的60%为精原细胞瘤,精原细胞瘤常表现为瘤灶比较大,并伴有少量出血或坏死。其淋巴道转移依照一定的次序,沿着淋巴结进行。诊断时约25%的患者已经出现淋巴转移,1%~5%的患者已经出现内脏转移。实质脏器转移(肺和骨转移多见)发生较晚。
精原细胞瘤是易出现骨转移的生殖细胞恶性肿瘤,精母细胞性精原细胞瘤(占精原细胞瘤的4%)多见于50岁以上患者,是70岁以上患者常见的生殖细胞恶性肿瘤。多双侧发病(6%:2%)。与典型精原细胞瘤相比,其淋巴转移或内脏转移(包括引流淋巴结)的发病率较低,常仅进行睾丸切除术即可治愈。单纯绒毛膜癌(<0.5%的睾丸恶性肿瘤)迅速出现血行转移至肺、肝、脑和其他脏器。出国看病患者血hCG水平很高,而AFP水平正常。
卵黄囊肿瘤为儿童的常见肿瘤,相对来说,侵袭性较低。成人生殖细胞恶性肿瘤中若存在卵黄囊肿瘤成分,预后不及儿童卵黄囊肿瘤患者。单纯卵黄囊肿瘤患者AFP升高,hCG正常。胚胎癌血AFP和hCG正常或升高或其他肿瘤标记物,以胚胎癌为主的生殖细胞恶性肿瘤患者,在临床分期I期,往往已经出现腹膜后或其他位置的镜下转移。畸胎瘤可残存软骨、腺体、神经胶质等成分,呈惰性,畸胎瘤本身并不具转移能力,但常伴发胚胎癌、绒毛膜癌、卵黄囊肿瘤、精原细胞瘤转移并作为转移的模板。
化疗多可消除非畸胎瘤成分,而畸胎瘤仍残存,为治愈需要进行手术彻底清除。化疗后残存的畸胎瘤仍可发生局部浸润,甚至导致患者死亡。另外,畸胎瘤具有多分化潜能,可分化出内、中、外3个胚层的组织,并可出现恶性转化。中胚叶组织恶性分化为畸胎瘤相关肉瘤常见,畸胎瘤恶性分化后具转移能力,恶性分化后占优势的细胞类型短期内可能对化疗敏感。
罕见睾丸肿瘤支持细胞瘤和间质细胞瘤,非生殖细胞来源,可不导致血AFP、hCG水平升高,其恶性度不一,但均可出现转移。瘤体大小、坏死与否、有丝分裂指数等预示播散潜能。出国看病需要进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间质细胞瘤化疗几乎无效,支持细胞瘤应用顺铂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可能有效,这些肿瘤的免疫组化染色呈抑制素阳性。横纹肌肉瘤多出现于20岁之前,临床行为类似胚胎癌,早期转移多见,常见转移部位为引流淋巴结和肺。
通常在被发现时即转移,横纹肌肉瘤通常出现在睾丸旁。诊断症状和体征,睾丸切除术后,多数患者无异常表现。症状包块和疼痛,常见的症状为无痛性睾丸肿大。常因小创伤或洗澡时被发现,睾丸肿大伴疼痛者约为30%~50%,常缘于肿瘤内出血或者梗死,隐睾患者的急性疼痛提示睾丸恶性肿瘤扭转。
出国看病服务机构爱诺美康介绍到,25%的混合性畸胎瘤和胚胎癌患者,临床表现与急性睾丸炎难以区分,抗生素治疗后睾丸肿大甚至可能有一定程度的缩小。由于男性女乳罕见,由血hCG水平升高所致,不育为3%患者的原发症状,背痛见于10%的患者,由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引起;其他症状即便广泛肺转移时也罕见相关症状,肺实质广泛受侵后,可能会出现咯血、胸痛或呼吸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