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就医 质子治疗的成功与剂量有关
发布日期:2017-11-25Robert Wilson在1946年,指导哈佛大学第二台质子回旋加速器的设计时,认识到了质子Bragg峰高密度电离特性的临床潜能,哈佛第一台回旋加速器于1943年被拆迁至洛斯阿拉莫斯,以支持曼哈顿计划,也是Wilson指导的。15年后,这种临床潜能在哈佛回旋加速器实验室,利用第二台质子回旋加速器上得以实现。
出国就医机构爱诺美康介绍到,当时,与世界上其他类似设备一样,研究回旋加速器已经过时,其中部分已转为用于临床。多数回旋加速器由于其能量限制只能用于眼部的治疗,局部治愈率接 近98%,被证实为质子放射治疗的一种成功范例。哈佛大学第二台质子回旋加速器意外地拥有高达165MeV的能量(等于18cm水的穿透深度),可作为几个临床部位的临床工具。相对而言,哈佛大学第一台质子回旋加速器拥有12MeV的能量,只相当于 0.17cm水的穿透深度。
质子的早期临床应用,是由Kjellberg和LekSell在神经外科治疗中推动的。当时缺乏而现在已具备的两个技术因素,使这种早期临床应用成为可能。首先,容积成像模式的缺失使得治疗只能局限于某些部位,如颅 内,其X线平片可提供足够几何精度的靶区标记信息,以实现质子射线的优势。其次,质子射线简单的机械操作(没有现代电子控制的应用)足以产生临床相关射野。这种机械操作产生的质子扩展Bragg峰(S0BP)射野,可以使在侧向和深度区域内的剂量均勻,也可采用特定的准直器和范围补偿器(apertureand range-compensator),分别获得精确的侧向和远端靶区剂量分布。
这种S0BP射野照射技术(即使更加自动化),仍是绝大多数质子治疗患者的标准治疗选择。预计动态(即全电子控制)、扫描和调制的质子射线一旦在临床质子中心中应用,将很快被接受。然而,S0BP射野治疗仍是近期的标准。
出国就医机构爱诺美康介绍到,容积成像模式的引入、治疗计划过程中不同模式图像的处理能力、质子放射治疗的前期成功及明显的剂量优势。从根本上使质子射线的临床利用得到发展,相对于光子放射治疗可获得更高的剂量和靶区定位精度。这些因素结合起来使质子放射治疗,成为一种可以从实验室移至医院的可行的治疗方法。目前对于临床设备的需求非常高,假定运作费用(不包括维护费用)与一个同 样致力于获得相称临床治疗,所需高剂量精度的现代放射治疗诊所相当。主要的限制在于,其设备启动费用高和在放射治疗中有限的操作专业知识的现状。
临床质子装置包括质子产生加速器(回旋加速器 或同步加速器)、产生所需能量质子射线的能量选择系统、传输射线的磁力线、产生患者所需治疗野的照射系统,和可移动射线或移动患者或同时移动射线和患者的定位系统,以使患者获得所需的射线定位。所示为拥有等中心机架和六轴患者定位装置的旋转机架治疗室,与拥有固定射线装置的治疗室,摆位通过五轴患者定位装置实现。能量选择系统是基本组成部分,加速器只产生几种典型能量,它可改变质子射线能量,将其变为所需的处方能量。
出国就医机构爱诺美康介绍到,值得注意的是,对于重离子,能量弓射程直接相关,因此能量的改变意味着深度的改变。在射线中插入特定材料即可简单地改变其能量,这是通过减少沿射线方向的水等效材料厚度实现的。射线能量的这种简单的机械操作可提供穿透深度的精确改变。特定材料的插入也不会影响射线的强度,这与光子射线中插入材料的影响相反,光子能谱不受影响(临床射线中采用其近似值),但强度被衰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