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pembrolizumab相关制剂的批准情
发布日期:2025-10-20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pembrolizumab和berahyaluronase alfa - pmph(皮下注射pembrolizumab;Keytruda Qlex)用于皮下注射,用于成人和儿童(12岁及以上)实体瘤适应症,同时批准静脉注射pembrolizumab(Keytruda)。
批准依据:3期开放标签3475A - D77研究(NCT05722015)
研究背景与目的:在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对比皮下pembrolizumab联合化疗与IV制剂加化疗的药代动力学、疗效和安全性。
药代动力学结果
皮下pembrolizumab联合化疗显示出非劣化药代动力学,符合第1周期AUC0 - 6周和第3周期(稳态)C的药代动力学终点的预定义接受范围。
疗效结果
客观反应率(ORR):皮下注射pembrolizumab联合化疗的ORR为45%(95%CI,39% - 52%),静脉注射pembrolizumab联合化疗的目标反应率(OR)为42%(95%CI,33% - 51%)。
无进展生存期(PFS):皮下注射组的中位PFS为8.1个月(95%CI,6.3 - 8.3),静脉注射组为7.8个月(95%CI,6.2 - 9.7)(HR,1.05;95%CI,0.78 - 1.43),两组无显著差异。
总生存期(OS):两组的中位OS均为未达到(NR)(HR,0.81;95%CI,0.53 - 1.22),无显著差异。
中位反应持续时间(DOR):先前报告数据显示,中位DOR分别为皮下注射组9.1个月(95%CI,6.9 - NR)和静脉注射组8.0个月(95%CI,7.4 - NR)。
研究设计
入组标准:患者至少18岁,之前未经治疗的IV期非小细胞肺癌且缺乏致敏EGFR、ALK或ROS1改变;ECOG性能状态为0或1;无肺炎或间质性肺病。
随机分配:参与者以2:1的比例随机分配,接受每6周790 mg的皮下注射pembrolizumab加铂双药化疗,或每6周400 mg的静脉注射pembrolizumab加铂双剂化疗。
后续治疗:在2个初始周期后,患者继续接受长达16个额外周期的皮下或静脉注射pembrolizumab治疗,并对非鳞状组织学患者进行培美曲塞维持治疗。
研究终点
双重主要终点:循环1曲线下面积和循环3的稳态槽浓度。
关键的次要终点:包括免疫原性、ORR、PFS和DOR,通过盲法独立中央审查进行评估。
其他次要指标:包括OS、安全性和耐受性以及与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
3475A - D77的安全调查结果
注射部位反应
皮下注射pembrolizumab的安全性与其静脉注射制剂一致,注射部位反应罕见且严重程度轻微、非严重。在皮下注射组中,2.4%的患者出现了注射部位不良反应(AE),包括红斑(0.4%)、出血(0.4%),硬结(0.4%)和疼痛(0.4%)以及反应(0.8%)。
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s)
皮下注射组:90.0%的患者观察到任何TRAEs,包括47.0%的3级或更高TRAEs患者;21.1%的不良事件被认为是严重的。8.4%的皮下注射pembrolizumab患者和15.1%的化疗患者因TRAE而停药。
静脉注射组:96.0%的患者发生任何级别的TRAE,其中47.6%的患者发生3级或更高级别的TRAEs;19.8%的不良事件被视为严重。静脉注射pembrolizumab的停药率为8.7%,化疗为11.9%。
常见TRAE
皮下臂:至少10%的患者报告的最常见的TRAE包括贫血(52.2%)、中性粒细胞减少症(41.8%)、血小板减少症(28.3%)、白细胞减少(27.9%)、恶心(22.3%)、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升高(13.1%)、疲劳(13.3%)、甲状腺功能减退(12.4%)、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升高(11.6%)和瘙痒(10.4%)。
静脉注射组:TRAE的发生率相似,包括贫血(64.3%)、中性粒细胞减少(31.0%)、血小板减少(27.0%)、白细胞减少(25.4%)、恶心(21.4%)、AST水平升高(9.5%)、疲劳(11.9%)、甲状腺功能减退(11.1%)、ALT水平升高(10.3%)、瘙痒(7.9%)、脱发(10.3%)和食欲下降(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