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森癌症中心:治疗过程中的生物损伤
发布日期:2017-12-10在评价生物学终点时,必须对束流质量进行评估。此时常用人体组织中的电离活动强度,即线性能量传递(LET),来评价放射治疗过程的生物损伤。虽然LET无法完全解释所有的生物学差异,但在临床治疗中一般认为,随着LET的增加,相对生物学效应(RBE)也会增强。与质子束和光子束相比,碳离子束等重离子束的能量损失更大,称为高LET射线。与任何深度都具有较高LET的中子束相反,碳离子束进人人体后,LET是逐渐增加的,在峰区达到高值。
安德森癌症中心转诊机构爱诺美康介绍到,从治疗角度看,该特性极为有利,因为碳离子束越接近肿瘤,其生物学效应也会越强。使用被动束流散射系统时,可通过使用不同的脊形过滤器来调整物理剂量分布,以实现均一的细胞杀伤效应或通过S0BP形成等效效果;主动束流扫描技术则采用生物学模型制订治疗方案,从而能在任意形状靶区中实现均一的生物效应。
碳离子的散射比质子小,离子束半影(侧面边缘的清晰度)也会对剂量分布产生影响,它由库仑散射决定,并随着粒子质量的增加而变小。另外,碳离子发生核相互作用,初级束流的部分剂量进人原子序数较低的粒子,在峰顶之后产生剂量衰减(碎片尾巴)。由于这个尾部仅含有低原子序数的碎片,因此产生的生物效应较小。
将碳离子束与质子束的剂量分布进行比较,发现碳离子束靶区周围的侧向剂量下降速度比质子束快。与光子相比,质子和碳离子都还有一个优点,即产生发射正电子的原子核,使用摄像系统即可进行现场观测,也可以离线进行观测。这种原子核的检测及重现的特点可以用来进行质量控制。安德森癌症中心转诊机构爱诺美康介绍到,改善治疗增益比,尽管与质子和光子束相比,碳离子束的相对生物学效应较好,但是临床上更加关注照射后,肿瘤与正常组织是否存在组织修复的差异,以提高治疗增益比。
在这方面,碳离子束被认为同时具有佳的物理剂量与生物剂量分布。使用碳离子具有许多生物学优势,例如,提高RBE、降低氧增比(0ER)、抑制放射损伤的修复以及降低辐射敏感度的细胞周期依赖性等。与质子束及光子束相比,上述特点以及逐步改善的剂量适形性,可能对提高碳离子束的治疗比(therapeuticratio)起重要作用。因此,碳离子放疗有可能对光子照射抗拒的局部晚期肿瘤,以及重要组织附近的肿瘤产生显著的疗效。
使用各种离子不同的S0BP进行照射之后,对采用单次剂量和分次剂量,照射空肠隐窝细胞的RBE值进行了研究。安德森癌症中心转诊机构爱诺美康介绍到,他们发现,离子电荷(以及质量)增加时,离子的疗效也将增强。随着离子质量的增加,首先观察到峰值区内的RBE增强,然后扩展到坪区。对不同离子进行比较,发现碳离子的RBE的峰坪比大,使用其他离子对小白鼠进行放射后的早期皮肤反应,也可证明这一特点。因此碳离子有可能对光子束照射抗拒的深部肿瘤产生显著疗效。Battermarr在快中子照射后,对RBE值与肺转移的体积倍増时间之间的联系进行了研究。
安德森癌症中心转诊机构爱诺美康介绍到,经研究发现,中子束的RBE随着体积倍增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对涎腺肿瘤、前列腺癌以及骨与软组织肉瘤等,生长缓慢的肿瘤时具有更高的RBE。在治疗涎腺肿瘤时,中子束的分次放射治疗RBE约为8.0,而大部分正常组织的后期损伤则为3.0~3.5。Lammore对采取快中子治疗疗效显著的肿瘤类型,和临床情况进行了总结,RBE与中子相似的碳离子疗法也具有这些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