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900-1233

返回顶部

荣誉资质

联系我们CONTACT US

400-900-1233

北京:北京市朝阳区建国路118号国贸商圈招商局大厦3208单元

深圳:深圳市罗湖区笋岗东路3002号万通大厦2106单元

您的位置:首页 > 爱诺头条 > 新闻动态

血小板升高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诊断的长期延迟

发布日期:2025-09-05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诊断现状:延迟普遍,负担或被低估

  

  根据欧洲血液学协会2025年大会提交的海报,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患者在诊断方面遭遇严重延迟,凸显了该疾病负担可能被低估,以及提升医疗保健提供者认知的紧迫性。

  

  诊断延迟显著,ET负担存疑

  

}[B7J4%FL]0_5](]H6U61G1.png

  从首次观察到血小板计数升高到确诊ET,平均耗时超两年(26.5个月)。这一漫长延迟表明,ET给患者带来的实际负担或许远超当前认知,医疗界亟需重视该疾病的及时诊断。

  

  血小板计数特征明显

  

  血小板计数升高的趋势在患者中十分显著。接近指数日期时,患者平均血小板水平达678 x 10⁹/L,其中50.5%的患者计数为600 x 10⁹/L或更高,10.5%的患者水平达1000 x 10⁹/L或更高。而在血小板升高的首个迹象出现时,平均计数为603.9 x 10⁹/L,31.1%的患者达到600 x 10⁹/L或以上,4.6%达到1000 x 10⁹/L或更多。

  

  合并疾病与血栓病史不容忽视

  

  4.4%的患者有脾肿大病史。近半数(49.3%)患者患有其他疾病,高血压(49.3%)、高胆固醇(36.5%)和糖尿病(15.6%)最为常见。此外,9.3%的患者患有冠状动脉疾病,3%患有外周动脉疾病。血栓病史方面,19.4%的患者有相关记录,深静脉血栓形成(7.2%)、肺栓塞(4.5%)、心脏病发作(3.9%)和中风(3.8%)较为常见。

  

  患者人口学特征

  

  研究的1350名患者中,索引日期中位年龄为64岁。女性患者占多数(69.5%),白人占比83.3%。

  

  研究设计:回顾性分析医疗记录

  

  该研究回顾了2012年1月1日至2024年9月5日期间,马萨诸塞州布里格姆卫生系统内八家医院诊断为ET的成年患者医疗记录。纳入分析的患者需满足就诊期间有ET官方诊断记录、第二次就诊确认专家诊断,以及诊断前三个月内血小板计数高达450×10⁹/L或更高。

  

  研究人员聚焦患者诊断前的医疗保健活动,涵盖年龄、其他健康状况、血栓史、实验室结果以及从首次血小板计数高到官方诊断的时间等信息,还追踪了患者诊断前使用门诊、住院和急诊等医疗服务的频率。为深入了解护理模式,研究人员比较了血小板升高首个迹象前后的医疗保健使用情况,此方法或有助于确定改善ET患者诊断和管理的途径与时机。

  

  研究局限性

  

  由于研究数据来自卫生系统中的学术医院,结果可能无法反映在社区中心接受治疗患者的经历。部分早期病史,如血小板升高的最初迹象,可能发生在系统外而未被记录。诊断和实验室值基于病历代码,可能存在不完整或分类错误的情况。此外,诊断前患者就诊原因未纳入本次分析,将在未来研究中探讨。

  

  ET疾病特点与诊断挑战

  

  ET是一种罕见的慢性癌症,以血小板计数持续升高为特征,血栓风险增加,且可能发展为骨髓纤维化或急性白血病等更严重疾病。尽管诊断前可能出现血栓,但血小板水平升高在无症状患者中常被忽视。疾病认知不足加上诊断挑战,导致诊断延误。目前,关于ET诊断所需时间以及延迟可能引发的并发症,现实世界研究较为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