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900-1233

返回顶部

荣誉资质

联系我们CONTACT US

400-900-1233

北京:北京市东城区东长安街1号东方广场W3-705

深圳:深圳市罗湖区笋岗东路3002号万通大厦2201单元

您的位置:首页 > 爱诺头条 > 新闻动态

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 免疫染色法因活性细胞而假阳性

发布日期:2017-08-18

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为癌症患者提供专业的、好的医疗服务,同时通过前沿尖端研究提高对癌症及相关疾病的认识、诊断、治疗及预防等。作为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及美国联邦政府指定的综合性癌症中心,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还对新一代的医生及专家进行培训,提高高危地区及医疗水平低下地区的公共医疗水平,并在全美及世界范围内宣传先进的治疗方法及科学新发现。

当前,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拥有4,000名工作人员,每年接待约300,000名患者。每年有700多项临床试验可供选择,并因其在临床及研究方面的双重优势在世界范围内声名远扬。

随着诊断技术的提高、根治性切除术联合淋巴结清除术的广泛应用,以及化学疗法的进步,胃癌的治疗疗效有了显著改善。然而,这些疗效仍需进一步提高,因为每年全世界仍有700000人死于胃癌。赴美就医机构爱诺美康介绍,因此,胃癌转移机制的阐明、转移的早期检测和预防、基于转移机制的药物研发对取得胃癌的佳治疗效果非常重要。

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 免疫染色法因活性细胞而假阳性

胃癌根据临床转移灶的不同可分为两大类型:硬癌和非硬癌。硬癌主要包括腺癌和印戒细胞癌,形态学观察呈现大M间质成分,癌细胞单独就可以弥散侵袭过程。这种类型的胃癌主要通过腹膜或淋巴结途径转移。非硬癌的主要组织学特征为高度和中分化性腺癌,其癌细胞通常以肿瘤细胞集群(或肿瘤细胞丛)的形式侵人血管并转移至远处器官(血源性转移)。

淋巴结转移可通过CT、MRI、超声内镜或PET进行诊断,但这些诊断手段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还存在不足。淋巴结清扫的必要性和范围以及微转移灶(MM)在淋巴结转移中的重要性及诊断价值仍存在争议。赴美就医机构爱诺美康介绍,在美国,标准治疗流程是在DO或D1淋巴结清扫后进行术后化放疗以控制淋巴结转移。在欧洲,联合术前和术后放化疗以降低胃癌的复发率。在日本,发现D2淋巴结清扫术对提高肿瘤预后有积极作用。

腹膜转移作为进展期胃癌复发的方式常出现。发生腹膜转移的胃癌患者预后非常差,因此目前急需探明腹膜转移机制以及寻找合适的治疗靶点。当原发瘤细胞浸润浆膜即开始转移过程,肿瘤细胞随后被释放进人腹膜腔,并在腹膜上种植。这种转移模式多数是直接播散,很少经血行或淋巴道转移。肠梗阻、腹水、肾积水、黄疸以及其他一些难以控制的临床状况也经常发生。也会发生血行转移至肝、肺、骨和脑组织,引起相应器官的特异性临床症状。这些转移灶应按照全身各系统的疾病所规定的姑息性化疗进行治疗。

赴美就医机构爱诺美康介绍,尽管组织病理学技术已被常规应用于肿瘤的定性和定量诊断,近开始关注在切除样本中一些极少量肿瘤细胞的临床意义,而这些肿瘤细胞无法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方法识别。这些病例被归类于微转移灶(MM),根据国际抗癌联盟(UICC)TNM分期,定义如下:直径0.2~2mm的淋巴结或远端器官转移灶被定义为MM,小于0.2mm的肿瘤细胞簇或单个肿瘤细胞被称为独立肿瘤细胞(1TC)。

除了组织病理学检查,分子生物学检验近也被用来进行MM的诊断,并已对其生理学及临床特征进行了研究。然而,胃癌微小转移灶的重要性还有待确定,其对胃癌预后的影响仍有争论。

胃癌转移的早期诊断技术仍未建立,其中一个原因是各种检查方法的敏感性,和定量性能存在差异。目前检测方法包括针对蛋白质表达的免疫染色法、针对mRNA的实时定量反转录PCR技术(RT-PCR),以及针对DNA突变的突变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PCR技术。赴美就医机构爱诺美康介绍,免疫染色法通常比较费时,并且会因为免疫活性细胞而出现假阳性结果。实时定量反转录PCR技术可以检查出微小转移细胞,但很难判断这些细胞是否具有临床意义。